云南人在这件事上,命比谁都硬
七八月是属于云南人的,一场“吃菌潮”火速抵达现场。
高温多雨的季节让云南土壤和树枝上的菌丝默默发酵生长,都说云南的菌,是当地人即便中毒肿成猪头,都不能放弃的美味。
这不,最近的一则热搜事件就有一云南女子吃了野生菌后中毒就医,躺在床上手舞足蹈,说自己看到小精灵了。
△这个云南女子肯定没想到自己以这种方式走红了/微博截图
云南人立马确认过眼神,肯定是吃了“见手青”,传说中易中招,但云南人民依旧朝思夜想的野生菌。
近年来云南吃菌子中毒的新闻屡见不鲜,已有近千人因为食用野生菌中毒,甚至当地政府和专家都操碎了心。
每年省卫健委都会发短信劝大家一定要小心,还是少吃菌子为好,但云南人就是戒不掉,依旧在“作死”的边缘试探。
△云南人日常收到的省卫健委短信,操碎了心/微博截图
外地人看不明白了,他们拿命吃的蘑菇,真值得赌上命吗?
云南人吃菌
真不要命了吗?
每逢吃菌潮,云南菌子在土壤里噌噌噌一冒头,云南人便开始蠢蠢欲动了。
俗话说得好:“日啖菌子三百口,不辞长作云南人”,说云南野生菌再野,都野不过以身犯险试毒的云南人。
云南当地有句玩笑话,他们吃菌有三熟:一是菌子种类要熟;二是菌子要做熟;三是去医院的路要熟。每个云南人身边都有个曾经吃菌中过毒的朋友。
△云南人吃菌中毒,这一定是锅要背的锅/微博截图
知乎微博常年热帖“云南人吃菌中毒是什么样的体验?”,有的说见到了会跳舞的七彩小人,有网友甚至画出了回忆中的小人国场景,整出了晴天娃娃、天线宝宝、爱丽丝梦游仙境、甚至还有宫崎骏《幽灵公主》的画风。
还有一些网友分享自己和家人吃菌中毒后五花八门的奇妙经历——
“我中毒的当天晚上,指着刚回家的爹说,爸你头上怎么有条狗?当时我爸就吓懵了……”
“我奶奶吃菌子中毒了,说厨房有条龙,叫我爷爷去抓龙。”
“我堂堂七尺热血男儿,中毒时哭嚎‘救命啊,地震了,地板软了。’”
△云南人吃菌见小人都成了各种段子/微博截图
如果你觉得各路神贴太神乎其神,翻开云南的社会新闻,会发现每年6-9月,云南人“吃野生菌中毒死亡”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,进医院挂点滴都是驾轻就熟的事。
前有女子吃野生菌中毒产生幻觉,躺床化身龚琳娜唱忐忑,后有云南曲靖一名男子因吃菌中毒后,在公路上原地不停“转圈圈”,逢人便问“这是哪里”“我家在哪里”。
△云南人吃菌中毒闹笑话的案例还真多/微博截图
别以为这些吃菌中毒的经历听起来挺有趣,老艺术家还是奉劝各位勇士别好奇心害死猫了,中毒深还真能危及生命。
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,截至7月20日,已经发生了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,其中就有12人中毒身亡。
别看这数字已经很吓人了,这比例已经比去年同期低了很多,中毒人数下降了33.9%,发病人数下降了35%。
中毒见小人的罪魁祸首,要数传说中的“见手青”,这个属于牛肝菌类,称得上昂贵牛肝菌的平价替代菌,带着微毒,伞背细瓤和杆部在被触摸后会变为青色。
据说少量食用,或者煮熟煮透处理得当就不会产生毒素。但你要是野起来想要凉拌,云南人都敬你是条汉子。
“凉拌见手青”都成了云南方言的一句俚语,要是你听见他们说“你今天怎么吃着凉拌见手青啦?”
要不就是笑你斗胆作死,不然就是说你疯疯癫癫。
云南人拿命吃的菌儿
到底值得吗?
云南人对菌子的爱,天地可鉴。大半夜到医院吊着个药瓶,说:山无棱天地合,乃敢与菌绝。
这迷之信仰可把外地人看迷惑了,云南人是没吃过山珍海味吗,连蘑菇都是嗜之如命?
云南人对这些质疑都表示不屑一顾,山珍海味倒不是没吃过,但哪比得上野生菌的魔力。
在昆明生活了七年的作家汪曾祺懂吃,他曾为云南菌子立传:“雨季一到,诸菌皆出,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。无论贫富,都能吃到菌子。”
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决定了它就是最适合菌子生长的“真菌王国”。
云南位于我国西南,是中国一级地势阶梯和三级地势阶梯之间的过渡地。西北高,东南低,海拔高差悬殊,最高和最低处相差6663.6米。
这里气候常年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,全年高温,夏天降水多,一到大量降水的雨季,海拔较高的山地和山林低温度的气温加持,天然就能为生长在林下、与树木共生的菌类提供了滋生的理想环境。
早在明代藩之恒的《广菌谱》中就记载过云南的食用菌就多达119种。目前全世界有食用菌多达2000种,云南野生食用菌至少有750种,加上人工栽培的50多种,就有近800多种,占全世界食用菌的40%。
上山采野生菌并不容易,这些菌类生长多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,蚊虫多,经常还有蛇出没。距离野味最近的幸福,通常伴随着的也是最危险的诱惑。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就有一期说到了香格里拉采菌高手单珍卓玛一家的故事,说他们连夜上山采摘精灵般的野生菌——松茸。
其中有个采摘的细节让人记忆犹新,卓玛在采拾松茸猴会用松针把菌坑掩盖好,好让菌丝不被破坏。
这是当地人默许成规的智慧:因为野生菌生长对环境要求很高,随着人类采拾的程度加剧,他们怕有一天再也找不到这些美味的踪迹了,一个简单的细节希望能延续自然的馈赠。
每一样野生菌的风味都是由各种各样氨基酸随机混合,这种组合非常复杂,越珍贵的菌越具有不可复制性。其中蕴含的营养,称得上是蔬菜界的牛排。
相比之下,人工菌培育的品种实在太少了,并不是说人工菌的技术还不足以替代野生环境,而是云南的野生菌在品种的丰富度上,就已经足足超越人工了。
再说了,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,对世代靠山吃山的云南人来说,宁愿在险中求野味,也不愿吃人工食品的味道。
所谓自然的馈赠,大概就是云南野生菌最准确的写照。
吃菌子没中过毒,不足以做云南人 网易上流
菌中毒才是云南人一生的高潮 马路青年
云南人为什么拿命吃菌 浪潮工作室
走,去云南吃菌子!企鹅吃喝玩乐
又到吃菌季 盘点云南美味野生菌和常见有毒野生菌 昆明信息港
如何像当地人一样吃遍云南菌菇季 澎湃新闻
各路大“菌”,雨季云南的美食之光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
这样的蘑菇千万不要吃!小心吃完见小人!果壳网
在云南菌物风流 马绍宾
小美牛肝菌研究进展 才晓玲 、李志洪 、何 伟、邹 瑶